当前位置:百科伴 >

教育

> 三湘是湖南的代称三湘原指

三湘是湖南的代称三湘原指

三湘代指湖南似乎很不妥当,但是用“潇湘”、“蒸湘”、“沅湘”合称“三湘”,就基本涵盖了整个湖南,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湖南的地理特征。

三湘是湖南的代称三湘原指

众所周知“沅水”是湖南最长的河流,流经湘西,注入湘东,而湘水流经长沙、湘阴后与沅水汇合,可以说是湘水的下游,称“沅湘”也是无可非议的。屈原在投江前作的《怀沙》里说:“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在《离骚》里也说:“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唐代戴叔伦也有“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的诗句流传在世。由此可见在古时就已有“沅湘”之称。而漓水并未流入湖南境内,并且漓水与湘水既不同源也不同水系,漓江发源于兴安的猫儿山,向南流入珠 江,属于珠江水系。

湘江发源于桂林东面的海洋山,向北流入湖南,属于长江水系。因漓江水量小,但水位高,湘江水量大,但水位低,两条江落差有32米。为了将湘江水引入漓江,修建了一条人工运河--灵渠来合流,然后将水通过北渠注入湘江,通过南渠注入漓江,才有了漓湘合流之说。

三湘是湖南的代称三湘原指什么

三湘是湖南代称三湘原指湖南的地理环境,引申于“三湘四水”一词。关于“三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如下:1、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

三湘是湖南代称三湘原指湖南的地理环境,引申于“三湘四水”一词。关于“三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如下:

1、湖南湘乡、湘潭、湘阴(或湘源),合称三湘。但湘潭、湘乡、湘阴分布在湘北、湘中,也无法概括湖南全省。

2、指沅湘、潇湘、资湘。此说是因为漓水南流入注珠江,不属湘江水系而蒸水短小,还不如耒水、洣水、舂水、渌水、涟水,所以去掉漓、蒸二湘,留下潇湘。

3、湘北、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虽然这种说法比前两种说法涵盖的地域范围要广,但又把湘中、湘东遗漏了,因此也不能概括湖南全省。

三湘湖南的代称三湘原指

三湘湖南的代称三湘原指“潇湘”、“蒸湘”、“沅湘”。

“三湘”得名虽然有很多说法,但大多是附庸风雅,其实“三湘”与“四水”合称,都是指湖南的地理环境。四水指湘资沅澧四条河流,且以最大的河流湘江而简称“湘”;三湘则是指秦灭楚时,湖南境域内基本就是楚之三郡洞庭郡(湘中)、黔中郡(湘西)和苍梧郡(湘南)。

秦灭楚后将洞庭郡和苍梧郡合而为一,成为长沙郡,合楚之黔中郡和巫郡为秦黔中郡。后世以湖南境域基本为楚之三郡而称为三湘。任何经过文人再加工的解释内容,都只是原始含义的引申。

由于洞庭湖地处湖南北部偏东,地形以湖泊、平原、丘陵为主,明显不同于西边和南边的崇山峻岭。这样,洞庭湖辐射区域是湖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名为“湘中”;西部雪峰山脉名为“湘西”,南部靠近南岭山脉名为“湘南”。

“三湘”概念里是没有湘北湘东的,地理上靠北的长沙益阳岳阳等,历史上都是称湘中。湖南在历史上全省曾分为三道,民国3年(1914年),湖南分为湘江道(驻长沙县)、衡阳道(驻衡阳县)、武陵道(驻常德县)和辰沅道(驻凤凰县,后迁至芷江)。民国5年,省府裁撤武陵道,这时全省分为三道,一直延续到道制取消。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baikeban.com/jybk/oe0m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