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科伴 >

历史

> 明朝的胡惟庸怎么死的?

明朝的胡惟庸怎么死的?

被朱元璋处死。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汉族,姓朱,名元璋,原名重八,后更名兴宗,字国瑞,生于濠州钟离之东乡(今安徽省明光市赵府村跃龙冈)。

俗称洪武帝、朱洪武,谥高皇帝,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明朝的胡惟庸怎么死的?

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参与元末起义,并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大一统的明皇朝。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毒辣手段建立起一套维护皇权的体制,正是由于他的这些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牛李党争”的祸乱。然而,他为巩固君权,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后废除丞相,令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而臣下权力分散,进而导致明朝后来内臣宦官乱政的局面,不过宦官仅是皇帝牵制文官集团所扶植的力量,其并未对皇帝的权力基础造成影响,没有达到汉唐宦官动辄废立皇帝的程度。胡惟庸因被朱元璋怀疑叛乱,之后爆发了胡惟庸案,胡惟庸就被朱元璋处死了。

不止是胡惟庸一个人被处死了。胡惟庸还害死了那些和他有关联的官员,有些甚至只是跟他有一点点的联系。胡惟庸的死,是明朝政局变化的一大关键点和转折点。

胡惟庸,安徽定远人,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顺朱元璋,为元帅府奏差。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太常寺卿、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0年)至十三年间,任左丞相,专权树党,威胁皇权。

洪武十三年,以“谋不轨”罪被杀,罢中书省,权分六部,秦汉以来行之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就此废除。朱元璋藉此大兴党狱。洪武二十三年,太师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等以夥同胡惟庸谋不轨之罪名被杀,并作《昭示奸党录》颁布天下,株连三万余人。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1421年朱棣迁都至北京,以南京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1449年经土木堡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

晚明因政治腐败、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清兵入关后,陆续击败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

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

明朝宰相胡惟庸怎么死的?

胡惟庸的死是几方面原因叠加的结果。第一、胡惟庸的儿子因为飚马车而坠死,胡惟庸为了给儿子报仇将车夫杀死,朱元璋知晓后大怒,命他偿命,胡惟庸请求给一点金帛补偿车夫家,朱元璋不许,胡惟庸害怕了,便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造反。

第二、洪武十二年(1379),胡惟庸等人没有将占城国前来朝贡报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胡惟庸等将过错推诿给礼部,礼部大臣又归咎胡惟庸他们,朱元璋因为他们这样推来推去更加愤怒,下令处死与胡惟庸同为丞相的汪广洋,拘押胡惟庸等人。

中丞涂节举报胡惟庸造反,于是被诛杀。第三、明朝李乐撰写的《见闻杂记》中记载, 胡惟庸奏报朱元璋称其宅中有一口井冒出醴泉(甘甜可口的泉水),请皇上过去观看祥瑞,朱元璋不疑有他,遂摆驾前往,在路途中一名担任守西华门内使的宦官云奇冲跸道勒马衔阻拦朱元璋前往,被误认为无礼打死,临死还指着胡宅方向,朱元璋因此产生疑窦,登上高处发现胡惟庸宅有很多兵甲,遂发现胡惟庸要造反。第一、第二是《明史》等正史的记载,车夫事件在前,占城朝贡事件在后,事情本身都不大,演变到处死胡惟庸,主要是『有人举报』模式,大有欲加之罪的意味;而第三非常戏剧化,登上高处能看到胡宅藏匿的刀斧手,也实在像一个奇谈。胡惟庸被处死后的洪武十九年(1386),因为林贤案引发出胡惟庸『通倭罪』——即勾结日本人意图颠覆明朝政权,这在时间与逻辑上有矛盾,吴晗等史家认为『不足置信』。

胡惟庸的死其实充满谜团,或许主要是朱元璋为了废除宰相制度而清除一个已经没有价值的臣僚,至于胡惟庸个人,骄横跋扈或者有之,阴谋造反则实在很难说。

明朝胡惟庸怎么去世的?

被朱元璋处死的,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被朱元璋处死。胡惟庸是被朱元璋处死的,他的死不止是他一个人死还株连了九族,不仅是株连九族还害死了那些和他有关联的官员,有些甚至只是有一小点的联系。

总之胡惟庸的死是明朝政局变化的一大关键点和转折点。

扩展资料:“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明朝胡惟庸怎么死的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与李善长同乡。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

因被疑叛乱,爆发了胡惟庸案,后遭朱元璋处死。

官拜左相龙凤元年(1355年),胡惟庸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吴元年(1367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洪武六年(1373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洪武十年(1377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骄纵跋扈自从杨宪被诛后,朱元璋认为胡惟庸有才干,很宠信他。胡惟庸也自觉奋进,曾以遇事小心谨慎博得朱元璋欢心,进一步获得朱元璋的宠信。他为此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

内外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来看,凡是陷害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各方面热衷功名之徒,以及失去了职位的功臣武夫,竞相奔走于其门,贿送金帛、名马、玩好之物,不可胜计。大将军徐达极恨他奸恶,从容地告诉了朱元璋。

胡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图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御史中丞也曾说过他的短处。后来刘基生病,朱元璋派惟庸带医生探视,胡惟庸便对刘基下毒。

刘基死后,他更加无所顾忌。他与太师李善长相勾结,将哥哥的女儿嫁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学士吴伯宗弹劾胡惟庸,差点大祸临头。此后,他权势更盛。

在他定远老家的井中,突然生出石笋,出水数尺深,献媚的人争相说这是祥瑞之兆。他们还说胡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晚上都有火光,照亮夜空。胡惟庸更加高兴和自负,从此有了异心。心怀异志吉安侯陆仲亨从陕西回来,擅自乘坐驿车。

朱元璋大怒,责骂他说:“中原在战乱之后,人民刚刚复业,驿站户买马非常艰难。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人民就是将子女全部卖掉,也不能供给。”责令他到代县捕盗贼。平凉侯费聚奉命安抚苏州军民,整天沉溺酒色。

朱元璋大怒,责令他往西北去招降蒙古,他无功而返,朱元璋又严厉斥责他。两人都非常害怕。胡惟庸便暗中对两人威逼利诱。

两人一向愚勇,见胡惟庸正专权用事,便与他秘密往来。两人曾到胡惟庸家饮酒,酒酣时,胡惟庸屏退左右,对他俩说:“我等所干的事多不合法,一旦被发觉将怎么办?”两人更加惶恐。胡惟庸于是将自己的主意告诉了他们,令他们在外面收集兵马。

胡惟庸又曾与陈宁坐在中书省中,阅览天下兵马簿籍,令都督毛骧将卫士刘遇贤和亡命之徒魏文进收为心腹,说:“我会用得着你。”太仆寺丞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胡惟庸的女婿李佑的父亲,胡惟庸令他暗中游说李善长。李善长年纪已老,不能坚决拒绝,开始不同意,后来便依违其间了。胡惟庸更加以为事情可以成功,于是派明州卫指挥林贤出海招引倭寇,与他们约定日期相会。

又派元旧臣封绩致书元朝,向元朝嗣君称臣,请求出兵做外应。这些事都还没有发出。正好胡惟庸的儿子坐马车奔驰过市,坠死于车下,胡惟庸将驾车的人杀死。

朱元璋大怒,命他偿命。胡惟庸请求用金帛补偿驾车人家,朱元璋不许。胡惟庸害怕了,便与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人图谋起事,密告四方以及依从于自己的武臣。[4]事败见诛洪武十二年(1379年)九月,占城国来进贡,胡惟庸等人不报告朱元璋。

宦官出来见到了,便进宫奏告朱元璋。朱元璋大怒,下敕令责备中书省臣。惟庸和汪广洋叩头谢罪,但暗暗地将罪过归咎于礼部,礼部大臣又归咎于中书。

朱元璋更加愤怒,将各臣僚全部关押起来,究问为首主持的人。不久,赐汪广洋死,汪广洋的妾陈氏为他陪死。朱元璋问知陈。

明朝胡惟庸是用什么刑罚死的?

只是普通斩刑而已。在《明史》中写道乃诛惟庸,这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基本上是斩刑,而明人俞本写的《纪事录》中对胡惟庸之死有详尽的描述:是年,左丞相胡惟庸,右大夫陈宁,擅权坏法,俱伏诛于玄津桥,掘坑丈余,埋其尸,次日复出之,支解于市,纵犬食之。

这就从旁佐证了胡惟庸绝对不是死于蚊虫叮咬之刑,只是普通斩刑而已。

蚊虫叮咬之刑辟谣:蚊虫叮咬之刑这种说法在民间也是广为流传的,就连著名的历史正剧《朱元璋》中也是这样演的。但其实这种说法漏洞更大,且不说胡惟庸怕不怕痒,就蚊虫叮咬而言一晚上能把人叮咬致死吗,恐怕是不能的。另外,胡惟庸案发时乃正月,就南京的气候而言,正月的蚊虫多吗,这才是蚊虫叮咬之刑最大的漏洞,因而这种说法也是很离谱的。还如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的胡惟庸就是被车裂而死,但事实上,车裂之刑在宋朝之后因为太过残忍,已然作废,尤其在国家处置大臣时,更不可能用到这种刑罚。

所以胡惟庸是车裂而死是不对的,属于谬传。

标签: 明朝 胡惟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baikeban.com/lsbk/nzomj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