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科伴 >

教育

> 忠厚长者是什么意思?

忠厚长者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

忠厚长者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忠厚长者

成语发音:zhōng hòu zhǎng zhě

成语解释: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章:“当时的‘舆论’都称赞黎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当代成语



文言文忠厚长者

忠厚长者,成语,指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

【拼音】zhōng hòu zhǎng zhě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章:“当时的‘舆论’都称赞黎是‘忠厚长者’和‘稳健派’。”

请点击 采纳,谢谢!

为人诚信厚道成语

【笃近举远】: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4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返朴还淳】:返:返回,还。朴:朴实。淳:诚实,厚道。指恢复原始的诚实和朴实厚道的社会风气。

【弘毅宽厚】:弘毅:意志坚强,志向远大。志向远大而待人宽大厚道。

【厚貌深辞】: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厚貌深情】: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厚貌深文】: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同“厚貌深情”。

【刻薄寡思】:寡:少。待人说话冷酷无情,不厚道。

【老实巴脚】:谨慎小心,平庸厚道的样子。

【岂弟君子】:和乐平易而厚道的人。

【热肠古道】: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宅心仁厚】:宅心:居心。指人忠心而厚道。

【忠厚长者】:忠实厚道、年高望重的人

实心实意 指真诚实在的心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九回:“五儿听了,句句都是宝玉调戏之意,知这位呆爷却是真心实意的话。”

天人共鉴 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出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九回:“区区之心,唯以地方秩序为主,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始终不渝,天人共鉴。”

闲邪存诚 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出处:《周易·乾》:“闲存其诚。”孔颖达疏:“闲邪存其诚者,言防闲邪恶,当自存其诚实也。”

心口如一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忠厚是什么意思

忠厚指忠诚,厚道。忠厚古朴,也指老实而不精明。

忠,敬仰并遵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中”作声旁。

厚,hòu,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较大之意,与“薄”相对:~纸。

出自: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俗语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厚道,汉语词语,意思是指不刻薄,待人好。实在不夸张,不骗人,表里如一。

出自:《儒林外史》第四十七回:“那余虞两家到底是诗礼人家,也还厚道。”

2、老实:忠厚诚实,循规蹈矩,顺从,服从,安分守己,老实这个词来源于现实中的老实人,是唯一一个因人的性格而产生的形容词。

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恰巧他有个亲眷,在上海南市那边,开了个大钱庄,看见他老实,就用了他做个跑街。”

3、愚直,汉语词汇。拼音:yú zhí。释义:愚笨而戆直。

出自: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不过佩服虽可佩服,但是你的思想的简单愚直,也都是一样的可惊可异。”

忠厚长者直不疑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

直不疑,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在汉文帝的时候,他曾经担任郎官。一次,他的同房郎官中有人请假回家,但是这个人错拿了另外一个郎官的黄金。不久,黄金的主人发现了黄金的丢失,便胡乱猜疑是直不疑干的。

对此,直不疑没有做任何的辩驳,他买来了同等的黄金,交给了失主。过了几天,请假回家的郎官返回来,把错拿的黄金交还给了失主。这个丢失黄金的郎官十分地惭愧,向直不疑道歉,直不疑十分地大度,没有任何怨言。

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直不疑是位忠厚的人。汉文帝也称赞并提拔了他,他逐渐升至太中大夫。一次上朝时,有人诽谤他说:“直不疑相貌很美,但是惟独拿他和嫂子私通没有办法啊!”直不疑听说后,说:“我是没有兄长的。”过后他不再自我辩解。

原文:

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或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日,金主觉,妄意不疑。不疑谢之,买金偿。及告归者来而归金。亡金者大惭,以此称长者。

文帝称举,稍迁至中大夫。朝廷见,人或毁曰:“不疑状貌甚美,然独无奈其善盗嫂何也!”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此文出自东汉·班固《汉书》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

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汉书》的《百官公卿表》后人非常推崇,这篇表首先讲述了秦汉封官设职的情况、各种官职的权限和俸禄的数量,然后用分为十四级、三十四官格的简表,记录汉朝公卿大臣的升降迁免。

《汉书》史料来源,武帝前为《史记》。后一为其父书,二为各家所续《史记》,三为其它记载。

《汉书》多用古字古义,文字艰深难懂,以至于班固同时代的人,竟必须为《汉书》作音义的注解方可读懂。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自东汉至南北朝期间,为《汉书》作注的大约就有近20家,而其中以注释音义居多。

关于《汉书》的注本,唐朝以前诸家所注都已失传。清朝的王先谦仿经疏体例注释旧史的代表作《汉书补注》,该书旁采诸家之说,经多年穷究,使疑难不解之处得以通晓,因而至今仍受国内外史学界推崇。

这些注释,对于《汉书》中的字音、字义和史实等均有详细考证,为我们阅读《汉书》提供了便利,成为今天使用《汉书》的重要工具。

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

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标签: 长者 忠厚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baikeban.com/jybk/zrk5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