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科伴 >

教育

> 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影评

唐山大地震影评

近段时间,导演们似乎都开始喜欢起怀旧起来。记得有人说:“不是我们喜欢怀旧,而是那时候我们正年轻”。张艺谋难忘自己的知青岁月,所以在当今的商品世界里就有了一部纯爱电影《山楂树之恋》,而罗启锐人们忘不了老港那一条老街,便有了《岁月神偷》催泪上映,让我们体会着“在变幻的生命里,原来岁月是最大的小偷”那份淡淡的忧愁。

于此同时,冯小刚也带了一部怀旧之作《唐山大地震》,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人们的怀念。而冯小刚把电影的视点却放在了,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的34年后的年代变迁,震后人们的生活中以及那些曾经受伤敏感的心灵。冯小刚通过这一部电影来反映人类永恒的主题,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是生命就要去珍惜。

但这部电影总体上,还是呈现着冯小刚电影质量的下坡趋势。这一部在主题探讨人与生命的《唐山大地震》在精神层面上,比起上一部探讨人性和国家命运的作品《集结号》来看,少了一份触动人心的力量。显得过于单薄。同时导演为了保证票房收入,导演几乎把所有悲剧的元素都加入了电影中。这样更加的让人觉得整个故事的冗长,单调无味,主要人物元妮和方登,也无法和那个极具“个人英雄色彩”谷子地相比。

本片故事结构完整,主题肤浅。冯小刚运用叙事电影最原始的剧本结构“整一情节”,通过方家一家四口的命运浮沉,来投射整个社会的大背景。把中国整个社会历史进程都变成了本部影片的大背景。这种“以小见大”的故事架构,可以很好的使故事摆脱“假、大、空”的弱点。然后冯小刚再运用了“多人多事”的故事框架,把故事的分为元妮、方达、方登三条线索,架构成平行结构。讲述这个极其简单的故事。导演选择最原始的故事结构,可以最大保证故事的完整性,但是也带来《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最大硬伤,就是故事“放的太散,无法收回”。平行的三条线索分的太散之后,导演对三条线中的任何一条都没有加以深入的剖析,元妮32年孤独愧疚生活、方达的奋斗历程、方登32年孤单岁月,这些导演都一个完整的说明。让观众对于这个故事的感觉很平淡,不够紧凑。在主题上导演,也只是简单的探讨了一下人性的问题,对于社会现实却没有加以深度剖析。

人物塑造方面,导演运用了三条线索,来展示不同的人物面对人生不同的态度。 但是人物性格类型化,难有个性化色彩。本片运用元妮、方达、方登三个人的命运,串起来整个故事。其中元妮是故事的主线,是整部电影的“主心骨”。但是电影中,元妮的给人的印象,并不够深刻。尽管导演竭力的运用了面对灾难、在雨中呐喊、在女儿和儿子中艰难抉择、对儿子无微不至,孤独终老、死守唐山一系列情节极力刻画着一个在饱

受苦难的坚强“母亲”角色。这一条线主线所有的情节,都让人觉得不过是人物“类型化”处理。这样的形象在以往很多的灾难片中也有看过,这样的“母亲”也屡见不鲜。经历过地震后,人总是有些不同地方,而最重要的主线人物,导演却把人物塑造的太单薄。这个母亲是让人佩服,但是究竟少了什么呢?我想是少了是一份,地震后这位母亲除了沉浸在地震的悲痛中,对丈夫和女儿的愧疚中,反思生命,明白到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导演没有给予女儿方登身体上的残缺,但是却让方登留有一份心灵上长久的的伤痛。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一幕,压在大石板下面的方登听到的“救弟弟,救弟弟”那两滴眼泪。导演想要用方登这个角色来反映地震对人精神和心灵上的伤害。但是效果也不明显。首先我们看到方登,性格特征不明显,唯一的一句就是“你就是拧”。再者,导演希望通过方登经历过,被妈妈抛弃、死里逃生、被养父养母收养、远嫁他乡等等一些列情节展示出把方登的冷酷无情,希望这些可以在她的身上反映出,那份地震给人心灵久久的伤害。但是没有,我们除了发现这个女孩做做噩梦,有些内向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再次,电影本来还可以选取很多别的方面刻画人物,不是让方登选择上医学院、也不是方登坚持生下孩子、更不是为了深化电影主题,让方登在汶川地震时候从加拿大回国救人,最后和母亲在墓地相认。这一些列的情节设置,都是为了烘托人性中闪光点。而对于方登32年都没有原谅母亲当年的选择,到母女的打开心结,这一过称方登的心里变化,是本片中最重要的“拐点”,却没有加以好好的把握。“姐姐”饰演者张静初对于人物的把握并非不到位,而是让人感觉,当她演完一大堆相同的类型的悲情女子的角色之后。她的演技被框死在一个类型中,无论怎么样演绎都是一种感觉,这一次的方登跟之前的很多角色都有很大相似成分,每一次都是看到张静初睁着那双无助的大眼睛,电影最大的高潮,母女相认张静初的把握,也实在差强人意。

看完这一部电影我只能说,又一位导演在商业和票房面前选择了妥协。冯小刚很想把这一部电影,拔高到人类善良之光的精神高度。但这部电影离预想有很大的差距。片名《唐山大地震》是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但是影片的内容却让人最根本的触动都没有。这一部怀念往昔的电影,被导演刻意的加入强烈的时代生活气息,但是一切都太露痕迹了。所以整个故事让人觉得全然没有《岁月神偷》那份纯真的感动,也少了电影本应有的人性之光。所以我只能说,这是一部充斥着金钱和商业的“文化快餐”。



求唐山大地震影评

电影《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导演冯小刚说,这部电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传到观众的心灵深处,让人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是对人“心灵的拷问”。当看到预告片中小女孩从雨中废墟中醒来,周围一片伤亡景象,哭着被人抱走的镜头时,“母亲”徐帆不禁流下了眼泪:“任何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这种情感像喷泉一样从我的身体里爆发出来,很久都难以释怀。”“女儿”张静初在看完预告片后也激动地流下泪水,她表示《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反映中国人情感的动人影片。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冯小刚透露,电影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给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一个“催泪弹”的评语,大概算不上不礼貌,还算是一个比较中肯的描述。电影的故事虽然起自一场记忆犹新的天灾,但如果只是一部灾难片,故事的演绎要脱开“形式大于内容”的套路,难度要大得多。冯小刚对此有清楚的意识,所以他给影片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讲一个带着心理困局的家庭跨越30年的恩怨冷暖、亲情善意与离散聚合,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这一切得以释放。观众浸染在一波强于一波的感伤气氛中,必然涕泗难掩。

影片赏析

不计成本打造地震场面 众主创忆重拍经历 《唐山大地震》作为一个非传统意义的灾难片,“如何真实表现那场毁灭一座城市和几十万人生活的灾难”依然是整个创作团队必须直面的难题,实际情况也是困难重重,几经跌宕。“最艰难是对整个地震氛围的营造,这个效果的营造对技术要求很高。我们的电影工业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要有很多的外援,要请韩国的、英国的、南非的等等,大家一块儿来做这个事。” 导演冯小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关于冯导提到的“地震氛围”,监制陈国富也曾表示,“如何在技术层面真实反映地震实况,这个挑战远超出华语片技术水平。过去我们拍地震只是抖镜头,演员在想象中跟着动,镜头跟演员的震动无法同步,然后通过很多短暂的镜头连接在一起,眼尖的观众能察觉不是整个场景在晃动,是虚拟的。如果要达到真实的效果,要把景搭在整块能震动的装置上。另外,景还要分成震前跟震后,震垮的景不能单纯用爆炸完成,必须符合灾区的情况。电影中这短短几分钟的戏全是突破。” 在谈到拍摄地震场面的投资时,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首次回忆起了这次的重拍经历:“一开始我们运用了比较传统的方法来拍摄,比如天崩地裂,房屋倒塌和震颤等场面,用传统拍摄方法会限制导演的画面感,因为这种方法通常不会有大场面的感觉,尤其是没有一个连续感。首先观众看到的是很小的景别,其次镜头是不连贯的,这个肯定会严重影响视觉冲击力。所以我们最终经过权衡决定更换另一种拍摄方法。剧组动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拍摄设备,让景别的大小和镜头的连续性都达到相当高的标准,但这部分的重拍也把我们的拍摄期拖长了一个多月。” 据悉,王中磊先生所提到的“最先进的拍摄设备”学名是自英国的Motion Control摄影机(简称mcc),这种昂贵设备以前只在拍广告时使用,它的原理是把机器放置完毕,把整个长镜头设计好,以后这个机器则可以不动,一层一层拍,每次完成一个镜头为六层。因为机器不动,人在那一遍遍拍,从现场看完全是人为机器服务。据制片人胡晓峰透露:“这台设备一天至少人民币五万,因为需要提前试验和安装,从英国来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加上他们的差旅和指导费,就可想而知这个镜头是多少钱了。” 冯小刚导演透露,“因为mcc能保证每一次镜头运动的速度、角度和上一次的轨迹完全一模一样,所以《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些高难度的特效镜头,需要6次拍摄才能把镜头合成在一起做出效果,都是依靠mcc完成。” 大制作非唯一卖点 “以情动人”是核心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虽然是大额投资的成果,也是第一部国产IMAX电影,并在特效制作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但真正打动人的是这部电影中流淌的浓浓的中国式亲情。 电影总制片人王中磊表示,“《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兄弟单片投资最高的一部电影,在制作部分的绝对投资上也应该是华语电影最高的之一,我们片中的演员没有大明星没有高片酬,预算几乎都花在了制作上;同时影片是对电影类型的一种新的探索,我们觉得这部电影可以感动所有的中国观众,尤其在看到成片之后我们觉得它比预期的更加触动人心。” 影片总监制陈国富表示:“讨论《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如果关注点只在Imax或特效方面,会偏离了影片真正的力量,这部电影的核心还是情感的力量,家庭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同时,一部成功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商业电影更多是兼具时代性和现代性的,而〈唐山大地震〉虽然讲述的70年代开始的故事,但放在中国的当下则被赋予了更多的现代意义,他还提到:“《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其实不是关于地震的,他是关于我们要怎样重新确立对家人和家庭的爱。这个提法在现在特别有价值,在中国走过一世纪的苦难后特别有意义,比强调人均收入提高还有意义。《唐山大地震》不需要跟任何好莱坞的大片作比较,它就是一部完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电影。” 十大媒体主编深情寄语“中国人自己的电影”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围绕一个家庭在经历灾难之后的聚散别离,时间和地点的跨度沿着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轨迹延伸开来,堪称一部中国人的心灵史诗,如同冯小刚导演在接受采访时多次强调说:“《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内容大于形式的电影。往往拍灾难片会拍成形式大于内容,但是我们这部电影,我希望它是内容大于形式。当然我们也会给观众看到那些非常有冲击力的画面,包括在视听上的冲击力,这些手段我们都会有。但是我们更希望把观众带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我觉得这部电影,它真正震的不是这些房屋,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成功了。” 凭借特殊的情感力量和主创们的创作诚意,部分媒体主编在看过电影之后,特地联袂送上深情寄语,诚恳又情真意切,再次证明中国人对于“亲情”这个永恒主题的不断思考和坚持。 《唐山大地震》带领我们回到了电影的原点,它让人痛快地哭,之后让人破涕成笑,它让我们知道,电影还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有生命力,能感动人,值得我们去珍视和反复回想的电影。

帮你粘的!呵呵!你也可以利用我们强大的百度来了解哦!

唐山大地震影评800字左右~

希望楼主看过电影回来共鸣!

"唐山大地震"10大感动

《唐山大地震》无疑是本年度头号催泪弹。达人钧钧看电影的场次是晚上21:40,整个影院依然座无虚席。而且尽管中间掺杂着稍许笑声,但整个电影依然是让看电影的不管男女,不分老少,都在偷偷擦眼泪。最后影院抽泣声一片。大家无不被整个《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感动,应该说冯小刚奉献给了中国人一部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灾难大片。请跟随达人钧钧一起看看《唐山大地震》的10大感人瞬间。

感动瞬间1:开场对唐山大地震发生瞬间的重现。有了《集结号》大型爆破场面的拍摄经验这次冯小刚导演玩的更大。整个唐山大地震过程的呈现可以用惨烈触目惊心来形容。当年看到一幢幢楼把一个个人埋在底下的时候,当你看到一个个衣不蔽体的幸存者抱着亲人尸体痛哭的时候,就如同我们看汶川、玉树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一样让你泪流满满面。特别是女儿在窗边喊了一句“妈妈”的时候,徐帆一声要把命喊出来的“来啦!!”让人体会到母爱的力量。许多人被大地震中的那种伟大的母爱感动。

感动瞬间2:徐帆扮演的母亲哭丈夫,以及恳请大家救埋在石板下面的龙凤胎的时候。救助人员说兄妹二人被分别压在石板的两头,就这个就会压住另外一个,只能救一个。你要救哪个?徐帆疯了一样的哭着喊:“都要!两个都要!”但事实是只能救活一个,最后徐帆低声说:“救弟弟”。我想心碎的不仅仅是眼角落下泪水的姐姐,还有每一位观众。哪个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这样的选择题你让当妈的怎么选?

感动瞬间3:徐帆的婆婆,从济南赶来。要接孙子到济南。一个地震中的母亲,丈夫女儿都在地震中丧生(后来女儿奇迹般的生还)。她只剩一个儿子,但婆婆也没有了儿子只剩一个孙子。当妈的没办法,只得答应婆婆接走儿子。后来送儿子上车站,小姑子在车窗看着徐帆说:“妈,你把孩子带走等于是要了云娟的命啊。”当长途汽车停下来,儿子飞奔向徐帆的时候。镜头给了徐帆一个大大的特写。那个喜极而泣的母亲的笑容,让所有人泪流满面。

感动4:张静初扮演的王登的养母病重在床,即将离世。两个暑假都没回家看看母亲的张静初被父亲陈道明告知仰慕病情来到病床前。这场戏堪称经典。三个演技派演员的气场飚到了一起。陈瑾扮演的要强的母亲突然对女儿说了一句:“这个表和我和你爸的存折都给你,你也长大了,应该去找你的亲生母亲。我知道你恨我,但我这个时间上最在乎的人只有你爸爸和你。你能吻我一下吗?”陈瑾那有些呆滞和僵硬的动作把一个重病却坚强的母亲表演的淋漓尽致。而陈道明更让人称绝。在镜头上一直只有一个背影。可当转过身来的一刹那,镇定的眼睛突然瞬间泪流满面。并伴随着重度的抽泣和呼吸声。把一个革命军人的坚强和面对妻女的铁血柔肠演绎的淋漓尽致。让人泪流满面。

感动5:王登带着已经5、6岁的私生女女儿点点回家看父亲时,父亲问“你这几年去哪里?你躲在哪里?”张静初扮演的王登说:“我没有脸见您。”陈道明:“那写封信,打一通电话总可以吧”王登:“我怕您担心”.一直很平静的父亲突然怒了!有点蜷缩的变老的身体却重重的拍着沙发嚷道“我天天都在担心!”;一句话让人体验到身为养父对这个地震中领养的女儿的无微不至的关心。让人感动人间之情无处不在。

感动6:故事渐渐切近主题。在父亲陪女儿和外孙女放风筝的时候,女儿终于跟父亲打开了话匣子。其实32年来她根本没有忘记她的母亲。但是她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没有去找过母亲呢?她告诉养父当年有一个活着的机会摆在她面前的时候,在究竟是救弟弟还是救姐姐的问题上,她在石板下清楚的听到了母亲说:“救弟弟”。就为这一句话,她恨了母亲32年,这是她心里永远的阴影。这个事情没有对错,我们体会到的是地震在幼小生命里留下的阴影。

感动7:张静初和李晨扮演的弟弟深入汶川地震灾区。可以说电影前半段我并没有看出张静初多少演技来,就是从跟陈道明道白自己的心理阴影后,我才看到她戏剧的张力。在这一大段的救援画面中,透过张静初和李晨不多的台词,看着几乎如同纪录片般展示的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画面。我们感动的是回忆,那个伴随了每一个中国人记忆的512汶川大地震。回忆让我们集体落泪。

感动8:角色无大小,戏精永远是戏精。就像当年蒋雯丽在《霸王别姬》里精彩的几分钟亮相一样。在《唐山大地震》中更有一个几乎只有一场戏的刘莉莉。就是当年那个凭借《篱笆女人和狗》中巧姑一角走红的刘莉莉。在《唐山大地震》中她客串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汶川地震中的母亲。为了救女儿的生命,同时为了保护解放军和志愿者的生命,她自己选择了让救援队锯断女儿腿的救援办法。最后看着女儿被抬出来,她一遍又一遍的大喊:“妈对不起你,我要找女儿的腿!”这场戏绝对让每个人都撕心裂肺。

张静初紧紧拽住奔向废墟寻找女儿腿的刘莉莉

感动9:母女32年重逢,是整个电影戏剧化冲突的一个高潮。这场戏切入点非常巧妙。女儿看到了墙上忘了摘下的自己5岁时的遗像,就知道妈妈有多想她。遗像下面一盆西红柿,妈妈说:“先吃个西红柿吧,妈妈没有骗你”这种小细节最让人受不了。一个32年前的生活细节,地震前那个没有吃到的西红柿,成了妈妈心中永远的伤疤。冯小刚抓细节的本领太强了!达人钧钧要大夸特夸的就是接下来徐帆的表现。当徐帆跪下的那一瞬间。你就能见识为什么有人一直拿她和张曼玉媲美。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滴泪都能钻到你心里去。换句话说,不要说观众,就是哪个演员能碰到和徐帆演对手戏都是你的服气,她会直接把你带到戏中的情景。正如冯小刚说的“徐老师只会给电影加分。”这段戏我听到了很多人忍不住的哭声。

感动10:墓地看父亲的戏。当母亲把女儿的墓打开,从中取出一本本从小学到高中的课本的时候,当张静初静静的蹲在地下抽泣的说出:“妈妈,对不起我对不起,我折磨了你32年,你怎么过的啊!”我们再次被冯小刚导演说故事的功底所感动。你不得不佩服,在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这三个导演中,最会讲故事的还是冯小刚。他善于用一切语言道具,用最直白的语言抓住中国最最普通的老百姓的心。有句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在电影这个天地里,冯小刚无疑做到了这点。在看完《唐山大地震》的那一刻,每个人都会觉得活着真好,都会禁不住想多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儿女、爱人……一个电影能让人为善,境界已经足够高了。

找一篇电影《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

一场心灵的洗礼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最近去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影的时候我哭了许多许多次,带去的好几包纸巾全都用光了。到散场的时候,我已经哭得没有力气了,太阳穴发胀疼得厉害,眼睛也肿肿的看路都有点模糊,电影散场后下楼梯时还差点摔下去。或许你们会觉得我也太夸张了吧,有刻意矫情的嫌疑,但是每个人内心的那根情感弦何时被拨动、被什么而拨动,是没有时间地点人物的规定,也不是能轻易控制的,这就是真感情的流露,真性情的展现。更何况我们刚刚经历了汶川、玉树大地震,听到也看到了许多关于大地震时的悲惨画面和感人故事,看电影的时候,就有很多情绪被自己不由自主的无限量放大了,于是这样不计形象、不顾矜持的痛哭也就成了最好的宣泄方式。

但实话实说,《唐山大地震》这部片子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电影刚上映不久就有不少细心的观众指出,影片中出现了不少的穿帮镜头和插入了明显的商业广告,也就是这些内容使得影片上映后遭受了不少人的非议和质疑。但这所谓的一切丝毫没有减少电影给我带来的深深感动,而是我被感动的一塌糊涂。纵观近年来的一些影视作品,而像《唐山大地震》这样充满情意、富有感染力的影片,我已经很久很久很久没有看过了,这次的遇见惊奇之余,我心甘情愿的被感动,流着泪看完了整部电影。

电影的开头就非常引人入胜,那种压抑的气氛渲染的很到位,镜头画面中有数不清的蜻蜓急匆匆的飞过,嗡嗡的声响吵得人心里烦躁的很,作为观众的我们当然知道这预示着什么,但是我们却听到方登、方达两姐弟用稚内的河北口音说着:“爸爸,你看蜻蜓,好多呀,太多了,都不想逮了!”看到这些我的心在颤抖,大量慌乱出逃的蜻蜓都知道将要发生什么,所以它们要急速的逃离这灾难之地,可是那些无辜的人类呢?人们生活轨迹还像往常一样,千篇一律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他们知道人生中会有酸甜苦辣,但谁又敢想今天将有一场灭顶之灾要降临呢?从原始社会到目前的现代社会,人们不断在进步,它们创造着世界,驾驭着万物,还常自诩为万物之灵,但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时,人们却可能连那小小的昆虫都比不过!可怜、可悲、无奈呀!

1976年7月28日,唐山的人们如往常一样,安静地生活着,那诡异的天气变化他们并未放在心上,一切都在继续。《唐山大地震》中讲述的这家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普通家庭,龙凤胎姐弟方登、方达向父亲讨要了6分钱去奶油冰棍,在受到大孩子的欺负时,姐姐勇敢地站出来保护着弟弟,母亲下班回家操持着家务,父亲在外跑着运输养家,在这个家庭中,父母恩爱、母慈子孝、姐弟情深……一切地一切都显得那么甜蜜和幸福,谁又会晓得那毁灭性大地震就在这个时候悄悄逼近。平静并没有持续多久,地震恶魔疯狂而至,天塌地陷,唐山的人们惊恐地想要逃脱,但却是那么的无处可逃;还有那些已进入梦乡的人们,他们再也没能看到第二天的阳光,20多万唐山人的灵魂就永远的躺在了那地震废墟之下。看到此时,心紧紧的揪在了一起,顿时不能呼吸,眼泪再也不受控制,倾泻而下。我为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渺小、微不足道而流泪;我为人类在遭受自然灾害时的无能为力而哭泣;我更为影片中女主人公李元妮在地震后向着天空的那句撒心裂肺的怒吼 “老天爷,你这王八蛋!”而痛心疾首。顿时我们明白,自然发怒时对于人类毁灭要远比我们碾死一只蚂蚁容易的多得多。

对于人类来说,在那样的灾难中能生存下来确实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灾难所带来的后遗症的危害是无以估计的!这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有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那对母女就印证了这一点。

女主角李元妮因为丈夫在地震的关键时刻拉了她一把,成为了此次灾难中那个的“幸运者”,但她却失去了恩爱的丈夫,并因为她的选择而失去了可爱懂事的女儿,被救起的儿子还少了一条胳膊。“就我一个人没事,对不起……”李元妮反复地对她的婆婆大姑子说着,我们都能看得出她内心的那种愧疚和绝望,死者容易、生者艰难呀!震后的这32年,她每年都要为丈夫和女儿烧纸,每次都要告诉丈夫和女儿新家的地址,一遍又一遍;她拒绝了对她有好感的男士的追求,放弃了重新拥有幸福生活的机会,孤独的生活着;她也执拗的拒绝了儿子让她住进高楼大厦,改善生活条件提议,一直住在那她认为丈夫和女儿已经熟悉了的平房小屋,等待着亲人的归来。她带着对已逝亲人的感激和愧疚,守着心里的那堆废墟在生活,最常说一句话就是:“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影片最后母女两人相认的那一刻,她还给女儿跪了下来,哭得撕心裂肺。这就是一出人生惨剧之后的悲剧!

而地震女儿方登,她恨母亲选择了弟弟而放弃了她,于是在她大难时奇迹重生后,她远离了母亲,再也没了声息,她借这种方式表达着她心中的不满,也以这种形式报复着母亲。地震后的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养,一切生活还都不错,但其与养父母之间存在着隔阂,对他们还比较冷漠,其实这都根源于自己的“被放弃”、“被伤害”。读书期间她意外怀孕,她坚决的拒绝了不愿承担责任的男友让其做人工流产的要求,宁愿放弃自己大好的前程也要留下这个孩子,就是因为她是“地震孤儿”,尝过那“被放弃”的滋味。其实,震后的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女儿和母亲都在承受着一直没有停止的心灵余震,彼此折磨着!童年的阴影使得女儿一直不愿意原谅母亲,直到汶川大地震,女儿在参与救灾时目睹了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无奈选择,并且也知道了母亲这些年一直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后,才开始了她的心灵救赎之旅。

相比之下,弟弟方达就幸运了许多,地震时母亲给了他生存的机会,他一直说母亲给了他三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时;第二次是小时候的一场大病,母亲的坚持使他逃离了鬼门关;第三次就是唐山大地震时,母亲放弃了姐姐而选择了他。他很感激母亲,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孝敬着母亲。为母亲买房想让她生活的好些,把自己刚满月的儿子留给母亲害怕她孤独……对于过去的灾难,他不能也不敢忘记,但那时他毕竟还只是个孩子,他要长大,生活必须还得继续。地震没有把他摧毁,反而使他更加努力自强,最后终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也许孩子更容易进入新的生活角色,而大人们却要为灾难痛苦一生。

一直很喜欢演员陈道明,特别佩服他那出色的演技。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他的演技真是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只是一名配角,但他的光芒却是谁也不能掩盖的!影片中他是一名军人,因没有孩子收养了地震“孤儿”方登,但童年的阴影使养女始终与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中年丧妻,女儿放弃了学业,从此就是六七年没有一点音讯。其中的一场戏更是直接让我哭崩掉了,“这些年你到底跑哪里去了?”他重重的拍打着椅背,带着哭腔质问着多年后带着外孙女突然出现的女儿,看到这我再也控制不住,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这就是父亲呀!还有吃年夜饭那场戏,摆了满满一桌子饭菜,他抱着外孙女在和女儿拉着家常,突然接到了老友的邀请电话,“老马,去不了,去不了,今年我女儿带着我外孙女来看我了,我们正在吃饭呢,不能去了,我这边也是一大家子人呢……”说这些时,他那满脸的幸福和略带炫耀的话语,让我感动的一塌糊涂。不得不说陈道明的确称得上是中国最优秀的演员。看了这些,我想到了千里之外的父母亲人,想到了每逢佳节时他们那期盼的眼神,所以不管我们在哪里、做了什么,都不能忘记了永远爱我们、关心我们的父母亲人,希望我们都能常回家看看!

在电影接近结尾时,我们看到了地震32年后的唐山,宽敞的马路,来来往往的车辆,到处林立的大楼,熙熙攘攘的人们……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当年的地震似乎没有一点痕迹,但是有的事情不是表面的,而是深深刻在心中的。影片最后那缓缓出现的罹难者纪念记录墙着当年那场毁灭性的灾难,死者已安息,生者要更坚强,因为他们是承载着无数已逝者的生命和梦想在生活。

对于唐山的那场地震,我们不是亲历者,只是见证者,但却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感同身受,心灵在经历着颤动,为生命,为坚持,为大爱。

幸好影片的最后还算温情结束,给我们已痛的不能自已的心灵以些许的慰藉。逝者已逝,我们不可能永远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生活是继续的,生者当更加自强,创造幸福的美好生活,以告慰那些已逝者。

如何评价徐帆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演技?

全程泪点,从方登在摇摇欲坠的窗口喊妈妈,徐帆操着唐山话大喊一句:来了!我的眼泪就忍不住了。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泪点太低了吧,可是我觉得徐帆演的真好,一个妈妈从生完孩子开始,肯定就无数次说“来了”,孩子哭了,尿了,喊妈妈了,喊饿了,敲门了……孩子一生中无数次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喊妈妈,而妈妈无论是病着饿着忙着或者像徐帆这样正面对着巨大的危险,第一反应给孩子的也是一句不假思索的“来了”全程用人性直击观众心脏的点太多了,看的次数越多,越觉得冯小刚导演的功力深厚,越觉得演员演技精湛,越觉得灾难可怕,人命珍贵。结尾是王菲的《心经》,很好的结尾,听着这样缥缈又宁静的吟唱,随着整个电影撕裂的心痛感觉得到了一点安抚。相信我还会再看这部电影的。

标签: 影评 唐山大 地震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baikeban.com/jybk/w246o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