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百科伴 >

教育

> 斗升之禄是什么意思?

斗升之禄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斗升:古代容量单位,1斛=10斗,1斗=10升;禄:官员的俸给。微薄的薪俸

斗升之禄是什么意思?

成语名字:斗升之禄

成语发音:dǒu shēng zhī lù

成语解释:斗升:古代容量单位,1斛=10斗,1斗=10升;禄:官员的俸给。微薄的薪俸

成语出处:宋·苏轼《上枢密韩太尉书》:“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成语繁体:鬥升之禄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收入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 斗斛之禄 查看更多斗升之禄的近义词>>



升斗之禄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注音一式 ㄕㄥ ㄉㄡˇ ㄓ ㄌㄨˋ 汉语拼音 shēng dǒu zhī lù 同义词 斗升之禄 斗斛之禄 出处 汉书˙卷六十七˙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唐˙韩愈˙祭十二郎文:「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升之禄。」 宋˙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释义 升、斗,形容极少。禄,指官吏的薪俸。形容官位和待遇都非常低微。 斗升之禄 微薄的俸禄。亦作「斗斛之禄」。 例句 你又何必为了这「升斗之禄」,忍气吞声,受尽老板无理的责骂呢?

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写给太尉韩琦的一封信。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原文

上枢密韩太尉书

作者: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chèn)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xiàn)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yòu)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gǔ mò),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sōng)、华(huà)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yòu)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dàn)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shào)公,出则方叔、召(shào)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注释

执事:侍从。

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文章是由气形成的 , 然而文章不能靠学来达到好 ,气质却可以靠加强修养得到它。

养:培养。

浩然之气:正大刚直的气质。

宽厚宏博:宽大厚重宏伟博大。

充:充满。

称:相称,符合。

周览:饱览。

豪俊交游:豪杰来往。

疏荡:洒脱而不拘束。

颇:很。

奇气:奇特的气概。

岂尝:难道,曾经。

气充乎其中:精神气质充满在他们的胸中。

而溢乎其貌:洋溢在他们的外表。

动乎其言:反映在他们的言辞里。

而见乎其文:表现在他们的文章中。

游:交往。

乡党:乡里。

自广:扩大自己的视野。

陈迹:陈旧的东西。

以:用来。

其:我。

治:研习。

遂汩没:因而埋没。

决然舍去:毅然离开。

求:探求。

奇闻壮观:奇异的事物和宏伟的景象。

广大:广阔。

恣观:尽情观赏。

高:高峻。

顾:看到。

奔流:奔腾流泻。

慨然想见:感慨的想到。

仰观:瞻仰。

壮:壮丽。

仓廪:粮仓。

苑囿:猎苑。

富:富丽。

大:广大。

巨丽 :极其美好。

宏辩:宏伟善辩。

秀伟:秀美魁梧。

聚:聚集。

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凭借才能谋略天下第一 全国人依靠他可以无忧无虑。

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四方夷人害怕你才不敢作乱。

而:可是。

焉:啊。

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没有立下大志,即使学得多又有什么用。

大:浩大。

深:深远。

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却还是因为没有见到太尉(感到遗憾)。

观:看到。

光耀:风采。

闻一言以自壮:听到你的一句话来激励自己。

尽:看尽。

大观:雄伟景象。

通习吏事:通晓官吏的事务。

向:先前。

斗升之禄:微薄的俸禄。

赐归待选:等待朝廷的选拔。

优游:从容闲暇。

益治:更加研究。

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务。

苟:如果。

辱教之:屈尊教导我。

幸:幸运。

上枢密韩太尉书文言文翻译

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苏辙兄弟随父亲苏洵去京师,在京城得到了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嘉祐二年,十九岁的苏辙与兄苏轼同中进士。苏辙在高中进士后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写了一封信,这就是《上枢密韩太尉书)。这是一篇干谒文,文章着重阐释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者气之所形”,同时表达了对韩琦的仰慕之情及拜见之意,但在表现仰慕韩琦时,苏辙行文中没有流露出攀高枝、求高 官的意思,只是将求见高人心切。盼望高人指点以达养气目的的内心表露出来了,文辞恳切,才华毕显。[3] [6]

上枢密韩太尉书作品鉴赏

内容赏析

全文欣赏

文章的第一段,大意是提出了“养气与作文”的关系这样一个观点,并且以孟子、司马迁作为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的例证。第二段,大意是叙述自己通过周览和交游两条途径来养其气,可惜的是没有见到太尉。第三段的大意是从“志其大” 的假设,落实到求见太尉的宗旨。最后一段是求见太尉的结束语。

首先是称谓问题。为了表示尊重,不直呼对方,而称“太尉执事”。“执事”,左右的人。这是表示谦谨的说法。

第一段,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明确提出:“以为文者,气之所形”,文章是“气”的表现。接着提出总领全文的“养气”说。在具体阐述“养气”说的时候,作者引古人事例作了说明。一是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作者认为,孟子的文章,内容宽厚宏博,并且充溢在天地之中,正是跟他的“气”的大小相称。这实际上强调的是内在修养问题。二是司马迁。作者认为司马迁遍游天下,知多见广,所以他的文章风格疏放潇洒,跌宕多姿,颇有奇气。这实际上是强调外在阅历问题。最后,作者总结道,孟子、司马迁二人的文章,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因为“气”充满在他们心中。这段论述很周严。

第二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第一种是交游不广、见闻不博,只学古人陈旧过时的东西。第二种是“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作者在谈到第二种学习经历时,列举了四个事实:一是经过秦汉故都,尽情观赏二是眺望黄河,想像着古时的英雄人物三是到了京城,饱览一切,知道了天地的广阔、美丽四是谒见了欧阳公,知道天下的好文章都汇集在这里。归纳起来,实际上是游览天下名山大川 ,广交天下的文人学士。而这两样,实际上说的都是外在的阅历,可见,苏辙是更重视外在的阅历的。

写信的目的是想要求韩琦接见,文章至此,却还只字未提。

第三段,由上文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这一段主要是颂扬韩琦。表明欲见之意。“才略冠天下”,才能谋略位居天下第一。“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是说韩琦在内政方面有如周、召二公之贤,在领兵方面就像方叔、召虎那样能干。“这段最后“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明确求见之意。

第四段,再次自明志气,再次表明求见之意。“且学为政”,并且学习治理政事。这一段特别申明入京师“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可见其志向宏大。[1]

艺术欣赏

这是一封求见的书信,本义意在谒见。为何不迳直提出,却要从大谈“为文”的见解入手。

这叫“言此意彼”的手法。“养气”除读书外,当寻访“天下奇闻壮观”而得见太尉“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这样求见韩太尉之意就自然地表露出来了。

这种信由于它的功利主义目的,往往会写的干瘪、空泛、甚至庸俗不堪。但韩琦不是一般的以权势自重的人、权贵显要。苏辙也并不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平庸之辈。在两个通达事理、识见高超人之间进行交流,实在容不得庸俗、阿谀奉承的,所以这封信要(一)达到求见太尉的目的(二)表现出自己的不同流俗,从而引起韩琦的重视。但又不能写得非常狂傲,以免引起韩琦的反感。这样,这封信在立论、布局方面就需下一番功夫,苦心经营。作者找到了一个求见太尉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从写文章谈体会说起,从而涉及了作文与养气的关系,养气与阅历的关系,阅历与求见太尉的关系。这一层又一层的关系,就像抽丝剥茧,最终达到求见的目的。由于作者是从作文这一特殊角度来立论,来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这书信的意义,就远远超越了它本来求见的目的,而成为一篇很有价值的文学论文。

其一,是由虚而实,步步推进,层层深入。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宗旨是求见太尉,《古文观止》的编者认为,作者是采取了“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的写法。“注意”就是该文宗旨之所在,这文中所追求的实在目标,就是求见太尉。“立言”就是文章开始提出的养气、作文观点。这是一种“虚”的议论。这里存在着一实一虚的问题。文章不从实处落笔,不从求见太尉入手,而是从虚处发端,即文章第一段首先提出的养气观点,然后再从养气的两个途径:内心修养和外在阅历进行论证。关于内心修养,举了孟子的例子关于外在阅历举了司马迁的例子。

第二段就着重从外在阅历方面来阐述自己的经历,如见终南、嵩、华等高山,见“大且深”之黄河,见议论宏辩、容貌秀伟的文坛宗师欧阳公,逼出来未见“才貌冠天下”的韩太尉之遗憾。这又使第一段的议论(虚)逐渐过渡到实——求见由一般议论转到有所专指。作者从名山说到大川又从大川说到京师又从京师说到欧阳修。这样一一陪衬,层层深入铺垫,由物及人,最终到了第三段,文章之意真正落到了实处,提出求见太尉的具体要求。

纵观全文,作者从增广阅历,养气入手,叙述现状,表示愿望,提出要求。文章结构显然是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古文观止》的编者说的好,“他讲意只是欲求见太尉,以尽天下之大理,以激发其志气,却从得见欧阳公引起求见太尉。以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引起得见欧阳公”。“以作文养气引起名山、大川,京华、人物”。是说他的宗旨只是为求见太尉,从而使天下之大观真正完备,从而激起自己宏大的志向。但他却写求见太尉之前,见到了欧阳修,从而引起求见太尉而写求见欧阳修之前,又写他见到了名山、大川、京华、人物,从而再引起能见到欧阳公。写见到名山大川之前,又写作文养气,从而引起后面历见名山大川。这就是说前面一层的意思,都是为后面一层作铺垫而后面一层意思,又是由前一层意思引发出来的。所以说该文在结构上是由虚而实,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的。

其二,顿挫迭宕,一波三折。

像苏辙自己所说:“子瞻之文奇,吾文但稳耳”。他拿自己的文章与哥哥苏轼相比,苏子瞻的文章奇特,而自己的文章不过平稳罢了。苏轼的散文以奇特著称,而苏辙的散文以稳健见长。“稳”,即冲和、淡泊。但平稳决不是平铺直叙。《上枢密韩太尉书》这篇文章就是在平稳中有波折,淡泊中见深邃。

先来看这篇文章在承接、转折的地方,以突接、暗接为多。课文第一段论说“养气”,第二段开头写“辙生十有九年矣。”离开了第一段的意思,宕开一笔,承接的非常突然。意思好像与上面无关,但读到后面,“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我们才明白,这部分是谈自己的阅历,与第一段说司马迁“周游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原来有着逻辑上的内在联系。再看第三段开头,“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好像又在另辟蹊径,重新开头,转而谈另一个问题。但当我们读下去,读到“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这句时,才知作者所说的“志其大”与第二段里的“以知天地之广大”是一脉相承的。到第四段说自己“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这也无非从反面表明“志其大”的一种胸襟、抱负而已。与“志其大”联系,还是一种暗转形式,作了暗转处理。所以我们在看这篇文章在承接和暗转的地方,往往是突进和暗转的关系。这样就使文章呈现出跌宕、挫折的风格。

其次还可看到行文往往多从正面来论述,用的是一种顺笔,但有时又从反面来反激一句,如第一段中,孟子、司马迁的例子,是在正面说明观点之后,写了一个反问句“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第三段也是从反面提出问题,“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且多而何为?”这样顺笔与逆笔相间、相济,就使行文有了起伏变化,也造成了文势的顿挫、跌宕。

再次在行文中还能看到有纵有收。“纵”,放开。如第二段写“奇闻壮观”“过秦汉之故都……而后之文章聚乎此也。”这段写的铺张、浩瀚,尽情挥洒,这是放开。而当收缩的时候,作者怎样写:如第三段中“辙之来,于山见……于人见欧阳公”三句,一起收卷,犹势如破竹。落到最后一句“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就像悬崖崩石,骤然发作,非常有力。因此刘西载在《艺概》里称苏辙文章“一波三折”,很有道理。[3]

名家评价

清代文人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意只是欲求见太尉,以尽天下之大观,以激发其志气,却以得见欧阳公,引起求见太尉。以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引起得见欧阳公。以作文养气,引起历见名山大川、京华人物,注意在此,而立言在彼,绝妙奇文。[8-9]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沈惠乐:不像李白这样直白张扬了。他声东击西委婉曲折地向韩太尉求请,达到了目的。[10]

上枢密韩太尉书作者简介

以开头禄的四字成语

1. 前面带有“禄”的四字成语有什么

前面带禄的四字成语是很少的,搜集一下带禄的成语。

高爵厚禄(gao jue hou lu):泛指爵位高,俸禄厚。出自《旧唐书 外威传序》

高官重禄(gao guan zhong lu):泛指职位高,待遇优。出自金丘处机《满庭芳 述怀》

功名利禄(gong ming li lu):指名利地位。出自郭沫若的《南冠草》

加官进禄(jia guan jin lu):旧社会称官吏的薪水。提升官职,增加俸禄。出自《金史 章宗元妃李氏传》

无功而禄(wu gong er lu):没有功劳而得到的报酬或奖励。出自《诗 魏风 伐檀序》

无功受禄(wu gong shou lu):意思是没有功劳而获得报酬。出自《诗 魏风 伐檀序》

2. 禄字开头 成语

禄无常家

【拼音】lù wú cháng jiā

【典故】禄无常家,福无定门,人谋鬼谋,道在则尊。 晋·挚虞《门铭》

【释义】禄:福。指福禄没有不变的定数。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福无定门

【押韵词】英华外发、不爽毫发、新硎初发、恋酒贪花、东窗事发、横七竖八、水月镜花、七步八叉、笔底烟花、羞羞答答、。

【年代】古代

禄无常家,福无定门(禄无常家,福无定门)

查看《汉语词典》中“禄无常家,福无定门”的解释

--------------------------------------------------------------------------------

【注音】lù wú cháng jiā , fú wú dìng mén

【出处】禄无常家,福无定门,人谋鬼谋,道在则尊。 晋·挚虞《门铭》

【解释】禄:福。指福禄没有不变的定数。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可分开使用

【结构】复句式

【押韵词】众说纷纭、四海他人、麻痹不仁、西狩获麟、度外之人、严以律己,宽以字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斗筲之人、豪迈不群、狗走狐淫、。

【年代】古代

3. 禄字接龙四字成语

持禄养交 持禄:保持禄位;养交:交结权贵。指结交权贵以保持自己的职位。

福禄双全 福:福气;禄:俸禄。既有福气,又做官,享受俸禄。

高官厚禄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高位厚禄 位:官职,官位;禄:俸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

无功受禄 禄:旧时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高官重禄 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同“高官厚禄”。

高位重禄 官职高贵,俸禄丰厚。同“高位厚禄”。

高爵厚禄 泛指爵位高,俸禄厚。同“高爵重禄”。

4. 禄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录用弃瑕,瑕不掩瑜,瑜百瑕一,一把死拿,拿班作势,势不可当,

当场出丑,丑类恶物,物腐虫生,生不逢时,时不可失,失道寡助,

助边输财,财不露白,白白朱朱,朱陈之好,好吃懒做,做刚做柔,

柔肠百结,结不解缘,缘木求鱼,鱼帛狐篝,篝火狐鸣,鸣凤朝阳,

阳春白雪,雪案萤窗,窗间过马,马尘不及,及宾有鱼,鱼帛狐声,

声东击西,西窗剪烛,烛照数计,计不反顾,顾此失彼,彼倡此和,

和蔼近人,人百其身,身经百战,战天斗地,地广人希,希世之才,

才貌双全,全功尽弃,弃笔从戎,戎马关山,山清水秀,秀丽佳人,

人百其身,身败名隳,隳胆抽肠,肠肥脑满,满不在意,意出望外,

外方内圆,圆顶方趾,趾高气扬,扬镳分路,路不拾遗,遗编断简,

简傲绝俗,俗不可耐,耐人玩味,味如嚼醋,醋海翻波,波波碌碌,

碌碌寡合,合不拢嘴,嘴多舌长,长安棋局,局促不安,安安分分,

分内之事,事败垂成,成败得失,失晨之鸡,鸡不及凤,凤表龙姿,

姿意妄为,为德不终,终成泡影,影从云集,集矢之的,的的确确,

确固不拔,拔本塞原,原本穷末,末大必折,折本买卖,卖刀买犊,

犊牧采薪,薪储之费,费财劳民,民安国泰,泰阿倒持,持螯把酒,

酒病花愁,愁长殢酒,酒池肉林,林寒洞肃,肃然起敬,敬陈管见,

见鞍思马,马不停蹄,蹄间三寻,寻弊索瑕,瑕不掩瑜,瑜百瑕一,

一把死拿,拿班作势,势不并立,立爱惟亲,亲不敌贵,贵不可言,

言必有据,据鞍读书,书不尽言,言必有物,物薄情厚,厚此薄彼,

彼倡此和,和蔼近人,人不聊生,生搬硬套,套头裹脑,脑瓜不灵,

灵丹妙药,药到病除,除暴安良,良辰吉日,日薄桑榆,榆次之辱,

辱国丧师,师不宿饱,饱谙经史,史不绝书,书不尽意,意出象外,

外感内伤,伤财劳众,众川赴海,海波不惊,惊才风逸,逸尘断鞅,

鞅鞅不乐,乐不极盘,盘根错节,节哀顺变,变本加厉,厉兵秣马,

马尘不及,及第成名,名标青史,史策丹心,心谤腹非,非誉交争,

争长黄池,池鱼林木,木本水源,源清流净,净几明窗,窗间过马,

马迟枚疾,疾不可为,为德不卒,卒极之事,事半功百,百态横生,

生别死离,离本徼末,末大不掉,掉臂不顾,顾彼忌此,此唱彼和,

和蔼可亲,亲不隔疏,疏不间亲,亲操井臼,臼杵之交,交臂历指,

5. 带“禄”字的成语、名句

功名利禄:名利地位。

无功受禄:禄:俸禄;古代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或不做事情却享受俸禄。现多指没有什么才却白受报酬或奖励。

高官厚禄:官职高;俸禄厚。现指地位高、待遇好。禄:俸禄;旧指官吏的薪金。

福禄双全:福:福气;禄:俸禄。既有福气,又做官,享受俸禄。

加官进禄:禄:俸禄;旧社会称官吏的薪水。提升官职;增加俸禄。

禄无常家:禄:福。指福禄没有不变的定数

禄无常家,福无定门:禄:福。指福禄没有不变的定数

高爵丰禄:爵:爵位;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爵位高,俸禄多

持禄保位:持;保持;禄:薪俸;位:职位。指为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或有过失不肯离职

贪权慕禄:贪:贪恋;慕:羡慕。贪恋权位,羡慕俸禄

斗升之禄:斗升:古代容量单位,1斛=10斗,1斗=10升;禄:官员的俸给。微薄的薪俸

尸禄素食:尸:居位;尸禄:受禄而不尽职。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饵名钓禄:饵:引诱;钓:诱取;禄:官吏的俸禄。指谋取官位和俸禄

贪位慕禄:贪恋权位,羡慕俸禄。 详细»

尸禄素餐:亦作“尸禄素飡”。谓空食俸禄而不尽其职,无所事事。

厚禄高官:禄:俸禄。泛指职位高,待遇优。

高爵重禄:爵:爵位,官爵;禄:俸禄。泛指爵位高,俸禄厚。 详细»

持禄养交:持禄:保持禄位;养交:交结权贵。指结交权贵以保持自己的职位。

持禄固宠:禄:薪俸;宠:宠爱。保住俸禄职位巩固宠信。指大臣不行正道

括囊守禄:括囊:扎紧口袋,比喻谨慎不说话;守禄:保住禄位。指大臣不敢进言,只图保住禄位

抽简禄马:抽简:抽竹简占卦;禄马:禄存与天马。指算命占卦

国贼禄鬼:国贼:危害国家的坏人;禄:官吏的俸给。指危害国家的坏人及贪图禄位的鬼魅

6. 以腊字开头四字成语有哪些

腊尽春来、

腊尽春回

腊尽春回 [ là jìn chūn huí ]

【解释】:腊:指腊月,即农历十二月。腊月过去,春天又来了。

【出自】:唐·孙道绚《菩萨蛮·梅》:“阑干六曲天围碧,松风亭下梅初白。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示例】:光阴似箭,不久又是~了。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八回

出 处

唐·孙道绚《菩萨蛮·梅》:“阑干六曲天围碧,松风亭下梅初白。腊尽见春回,寒梢花又开。”

例 句

光阴似箭,不久又是~了。

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之的意思

(1)第二天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得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旦”“于”“安”) (2)这以后才知道颜回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一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这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啊。(“然后”“所以”“自给”“良”)(3)那大概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一般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达者”“盖”“学者”)无

标签: 之禄 斗升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ww.baikeban.com/jybk/1v4pym.html